廚餘如何製造有機肥

 

前言:

 

 

  家庭有機廢棄物種類繁多,諸如烹調前挑撿出之菜業等、廚餘、果皮、過期食品、動物性廢棄物、庭院雜草、落葉、茶渣、蛋殼、乳品…等之碳水化合物,舉凡會腐、爛、臭之有機物皆屬之,以往我們都以一般無法回收之廢棄物處理之,然而正因有機物具腐、爛、臭的特性,故引發之廢氣、 廢水、惡臭,則是垃圾大戰時之主角,甚至造成二次公害。基於環保意識抬頭,國人自掃門前雪的觀念,更讓垃圾問題浮出檯面,迫使我們加速思考解決的方法。

 

 

  歐洲許多國家在廚餘處理及庭院雜草落葉時,常利用自家庭院行自然堆熟,也有利用機器行高速發酵者。台灣早期農家都有堆肥舍、水肥池之設置,這些都可提供我們反省與思考之空間。

 

 

說明:

 

 

  廚餘處理之最大困擾在其含水率高及資材之不穩定性,諸如動物性廢棄物及高蛋白,所以較易生蟲及發出惡臭,因含水率高發酵時易形成厭氣而產生臭味,尤其國人飲食習慣特殊更增加處理之困難度。

 

 

  一般處理廚餘時可使用微生物(固、液態皆可)作為加速發酵劑,但目前推廣的處理方法多使用國外進口之微生物菌種,長期使用是否造成後遺症,值得相關學者追蹤與探討。再者,利用家用廚餘桶等處理廚餘製造堆肥之流程因無法高溫發酵達到消毒的效果,僅有繁殖微生物之功能,對堆肥品質亦有影響,當然站在環保的立場還說得過去,但以肥料的立場,則存有爭議的空間。

 

 

製造方法:

 

 

 

 

  取桶如附圖,可利用廢棄之塑膠桶為之,隔網距桶底約3-5公分,網洞約5mm以內,目前已有商業化產品上市。

 

 

1.      將家庭有機廢棄物去湯汁並瀝乾且切細(約2~3公分)後,倒入家用廚餘桶中並平舖之。

 

 

2.      取液態微生物原液噴3~5次或固態之菌種薄施於廚餘上層,量之多少視單次投入量之多少而定。

 

 

3.      約3日後導水管處即有較大量之汁液流出(發酵液),以後每隔2~3日流放該汁液乙次,發酵液之味道呈酸餿水味。取用時請小心勿觸及衣物,若碰觸到發酵液,其味道約四個小時方會退盡。

 

 

4.      家用廚餘桶滿桶後之處理:

 

 

如圖示,桶內放透水編織袋時,可整袋取出,堆置供其後續發酵。

 

 

a.       未置編織袋時,可封桶繼續發酵2~3個月即是良質堆肥,發酵期間亦須定期排放發酵液。

 

 

b.      投放於菜園與土壤充分混合約每10天噴水並翻動乙次,約一個月後便可利用。

 

 

c.       可集合社區鄰里共同共同約定,在家中設置家用廚餘桶,待桶滿後將其內物質於排水後倒入社區共用之集中桶。集中桶可採用大型桶(如圖之放大約300公升)數桶,再薄施菌種乙次,集中桶滿後之程序如同前 a. b. 兩項之處理,或可採用如下面 e. 之處理。

 

 

d.      取易搬運之集中桶(50~100升)供社區鄰里共用,與農場共商於滿桶後,由農場取回製造堆肥。

 

 

 

 

 

 

 

優缺點:

 

 

優點:1. 成本低。2. 實施容易。

 

 

缺點:

 

 

1.

 

都會型社區之空間取得困難,不易於家中準備數個家用廚餘桶。

 

2.

 

未經好氣高溫發酵,故病原蟲卵、雜草種子無法殺死。

 

3.

 

所製造之堆肥含水率仍高,使用上較不方便。

 

4.

 

因空間土地取得困難,於戶外放置時須適度遮陰,颱風豪雨亦須顧慮。

 

5.

 

無論是在家中或社區內設置廚餘發酵桶都會因產生臭氣而令人生厭。

 

利用

 

 

  • 堆肥利用
     
供自家之蔬菜、盆栽花卉等肥料之所需。

 

 

供社區、學校、住家綠化施肥之用。

 

 

提供農場施肥。

 

 

  • 發酵液肥利用
     
栽培用:

  稀釋100~200倍供葉面使用,30~50倍供灌土使用。

 

 

清潔用:

  可倒入馬桶內清洗馬桶後沖入化糞池,利用液中之微生物分解化糞池中之有機物,延長化糞池之壽命。

 

 

環保用:

  可倒入臭水溝中(死水不可),利用液中微生物分解引起發臭之有機質,減少臭味及蚊蟲孳生。

 

 

資料來源:宜蘭縣有機農民鐘茂樹先生特稿
請輸入您的帳號
密碼
加入會員 | 查詢密碼